“律师帮你追回欠款,先追回后付费!”“7天结案,失败全额退款!”当你被债务纠纷困扰时,这些广告是不是像救命稻草?可谁能想到,屏幕那头的“资深律师”可能连法律职业资格证都没有,所谓的“免费追款”不过是精心设计的韭菜收割局。据警方数据显示,2024年因追款诈骗导致的财产损失同比激增45%,受害者人均被骗金额超3万元。更扎心的是,许多受害者原本只是想追回被骗的钱,结果却掉进更大的陷阱,堪称“连环套中套”。
一、套路解密:免费追款的“三步杀”陷阱
拿捏人性弱点,精准下饵
骗子深谙“急病乱投医”的心理,主打“免费咨询”“不成功不收费”的诱人话术。例如某法律咨询公司宣称“7-14天结案”,甚至伪造律师执业证书和法院受理文书,让受害者误以为找到“专业团队”。更狡猾的是,他们利用短视频平台24小时直播,用“债务重组”“维权必胜”等关键词吸引流量,评论区还安插水军刷好评,营造“靠谱”假象。
收费名目层层加码,榨干钱包
一旦受害者上钩,骗子便开始“温水煮青蛙”。先收取小额预付款(如涉案金额的18%),随后以“诉讼费”“出庭费”“加急费”等理由索要尾款。江西某诈骗团伙甚至编造“风险委托协议”,谎称失败可全额退款,实际收款后立刻失联。更讽刺的是,有受害者前后转账10次,累计金额高达52万元,只因骗子一句“再转最后一笔就能提现”。
伪造证据闭环,心理操控
为打消疑虑,骗子会伪造“案件受理回执”“法院开庭通知”等文件,甚至用PS技术合成与“法官”的聊天记录。湖北荆州曾破获一起案件,诈骗分子通过AI换脸冒充公检法人员,指导受害者在虚假诉讼平台提交材料,实则数据根本未进入司法系统。这种心理操控让受害者误以为程序正当,直到账户被掏空才惊觉被骗。
二、血泪案例:那些年我们交过的“追款智商税”
案例1:退费变贷款,大学生负债跳坑
北部湾大学学生小杨因教育机构拒退学费,轻信“琴岛传媒APP”的退款承诺,结果被诱导多次扫码支付“激活费”,最终欠下网贷平台7850元。讽刺的是,这笔钱本是他东拼西凑的学费。这类骗局专盯年轻人,利用他们对网络操作的熟悉度反向设套。
案例2:电饭煲引发的52万惨案
西安的慧五为领取免费电饭煲,下载诈骗APP做“任务”,从50元试水到借款52万元,经历了10次转账。骗子甚至指导他“用亲属卡绑定支付”,榨干其父母积蓄。这种从蝇头小利到倾家荡产的剧情,堪比现实版《孤注一掷》。
网友辣评
@负债逆袭打工人:“追债公司说能帮我协商还款,结果收了服务费就跑路,现在催收电话比之前还多!”
@反诈小能手:“免费=最贵!这届骗子比男朋友还会画饼”
三、防诈指南:三招拆穿“李鬼律师”
1. 身份核验:查三证、看三处
2. 费用警惕:记住两个“绝不”
3. 反诈神器:用好两把“安全锁”
(防诈对比表)
| 特征 | 正规律所 | 诈骗公司 |
||||
| 收费模式 | 分阶段明码标价 | 低价引流+隐形收费 |
| 承诺范围 | 分析法律风险 | 保证胜诉/快速追款 |
| 沟通渠道 | 线下签约+对公账户 | 全程线上+个人收款码 |
四、评论区开放!你的困惑我们接着聊
反诈段子手征集
你有没有遇到过“追款刺客”?欢迎分享你的“人间清醒”经历或疑问。精选问题将得到@反诈联盟 的专业解答!
热门提问预告
Q:被诱导签了风险协议怎么办?
A:保存聊天记录,立即向司法局举报(答案详见下期)
小编锐评
免费追款的本质,是骗子在赌你“病急乱投医”。记住:法律没有捷径,维权必须走正道。与其交智商税,不如多读两篇反诈攻略!
(数据来源:公安部反诈中心、中国消费者协会)
互动彩蛋
转发本文至朋友圈,带话题反诈王者,抽3人送《民法典维权指南》实体书!维权路上,我们陪你见招拆招!